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张浩 总主编
“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秉承“结构—功能—文化”三者融合的理念,将“语言+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贯穿始终的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多元、立体、创新、智能”为编写理念,主要为来华攻读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的留学生量身打造,同时可满足海内外相关培训课程、来华学习中文的长期进修生及中文自学者的学习需求。全套教材划分为三个层级(初、中、高)和两个序列(横向、纵向),横向序列分为汉语言技能与知识、文化知识、汉外翻译、商务汉语四大板块,纵向序列以综合教材为主线,辅以听、说、读、写各分技能教材,贯穿本科学历教育一至四年级,可平衡一般技能课与各层级专业技能课、知识课的比例,可确保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均能获得深入而均衡的学习效果。
《初级中文综合教程》是系列教材初级综合课型教材,分为4册。本书为第3册。
《初级中文综合教程3》共12课,每课由本课学习重点、热身、课文、词语、重点词、语法、综合运用、文化小贴士/扩展阅读几大板块组成。以切实提升学习者的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秉持“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编写理念,以语言结构为纲,以话题为导引,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写原则。选取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话题,课文语料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学习者的认知需求。重视成段表达与写作训练,对话、课文具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旨在加强对学习者中文语篇能力的训练,为其中高级阶段的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浩 (总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原汉语学院)院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高校任教近10年,作为汉办专家多次赴海外进行中文教师培训。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奖等奖励。作为负责人申报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等。
(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作为系列教材的一部分,《初级中文综合教程》第2~4册以搭建从初级到中高级的桥梁为编写目标,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材编写原则。
系统性:在词汇控制方面,第2册每课词量在40个左右,第3册每课词量在50~60个,第4册每课词量在70~80个;在语法点覆盖方面,第2~4册语法点涵盖《等级标准》二级至四级各类语法项目;全书对重要词语和语法点不断复现,夯实学生记忆。
针对性:以学生为中心,满足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加大其语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强度和力度。
(二)实用性、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第2~3册采用“对话(课文一)+ 短文(课文二)”模式,以语言结构要素为依据,以功能为主线设计对话情境编写课文。活动场景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社会,知识内容从基本的日常交际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第4册课文为叙述体,话题主要涉及校园生活、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自然环境、社会现象、人际 / 社会交往、升学就业、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中外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
在练习的设置上,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操练形式,涉及封闭性操练、半封闭性操练和开放性表达训练。
(三)创造性设计课后配套练习
练习设计重视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练习需要学生分组完成,凸显针对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每课课后练习增加听力训练、汉字训练以及语篇训练项目,提升学习者汉语阅读、汉字认知与汉语写作能力。
(四)多维度引领学习者感知中国、探索世界
教程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全方位展示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将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入教程,如“亲子关系”“空巢老人”“环境保护”“就业与升学”等,以此激发学习者对全球热点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初级中文综合教程》第2~4册供汉语言专业本科一年级留学生或同等水平(有一定中文基础,词汇量800~1000)的长期进修生一个学年使用。第一学期学习第2册和第3册,第二学期学习第4册。建议平均6~8课时完成一课(每课时50分钟)。本书配有配套课件,可在图书封底刮刮银下方一书一码资源专区自助获取。